【养善栖小】“金陵好课堂”栖小行动二十 ——石埠桥小学开展跨学科校本研修展示(艺术、科技)

浏览数量:22     作者: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6-13      来源:本站

“金陵好课堂”栖小行动二十

——石埠桥小学开展跨学科校本研修展示艺术、科技

石埠桥小学  屠才意


为探索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,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,6月11日下午,石埠桥小学科技组和艺术组开展了以“艺科融合,共研共生——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创新”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,通过课例展示、深度研讨,碰撞教学智慧火花。栖霞中心小学科技组和艺术组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
一、课例展示:融合共研,课堂创新共生

首先,第一节课由石埠桥小学孙雪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《忆江南》一课。上课的开始孙老师以一首《江南好》为背景音乐,跟着复习歌曲《杨柳青》作为导入。随后带领学生学唱了《忆江南》,并欣赏了有关江南的美景,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和作者的心境,课程的最后欣赏了竹笛曲《姑苏行》片段,以单元小练习的方式进行了知识点的拓展。整节课的知识点衔接的非常流畅,让音乐课堂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。

  第二节课由周莹老师执教了3D建模课程《栖霞山的亭子》,本节课依托小学五年级3D建模课程,以“凉亭”建模为主题,是一节自己设计的综合主题课。依托六角亭的结构分析和建模步骤,引导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传统建筑的数字化构建。通过栖霞山六角亭的建模,学生们感受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魅力。同时课程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,建立了文化自信。

二、说课环节:回溯设计,聚焦“融合逻辑”

接着,两位授课教师分别从“为什么融”“怎么融”“融得如何”三个维度展开说课。他们分享了如何在备课中挖掘学科关联点,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让融合自然发生。

三、评课研讨:在思维碰撞中明晰方向

随后,大家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评课研讨。教师们围绕跨学科教学的效度和深度展开热烈讨论”,大家结合听课感受踊跃发言,既肯定课例中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融合设计,也从“跨学科深度”“课堂生成处理”“评价方式优化”等角度提出建议,现场研讨氛围热烈。

最后,石埠桥小学袁峰主任进行活动总结。他强调“跨学科教学不是‘学科拼盘’,而是‘化学反应’——要让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、研究方法在真实问题中发生‘共振’,最终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。”下一步,学校将以课例为样本,继续围绕“核心问题提炼”“评价体系构建”等难点持续深耕,让跨学科教学真正从“形式融合”走向“深度融合”。

此次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尝试,是我们在课程改革道路上的一次创新探索。我们石小将继续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点,开发更多丰富多彩的跨学科课程,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、开放的学习环境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
审核:王粤玥


网站访问人数:87731
版权所有: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